临床医学研究
特定人群心理研究
农民工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特定人群心理研究 2019-11-05 08:36
      自卑心理和孤独情绪。
      虽然改革开 放已经20多年了,但对大多数农民工来 说,制度性歧視仍是一个根本性的事实。 农民工由于没有城市户口,在就业、生 活、医疗、教育等许多方面与城里人隔着 一条人为的然而却是难以逾越的鸿沟。 城市居民由于先天具有的城里人身份. 在社会生活方面能够享受到诸多特权, 在社会竞争方面占据着明显的优势,无 论在现实利益和心理感受上都有一种高 高在上的优越感。这种身份差别而导致的 不平等很容易使农民工产生自卑心理。
      农民工基本上没有文化娱乐生活, 长年累月重夏干活——吃饭——睡觉的 単调生活,很多农民工将在街上溜达、看 临街电视、打扑克作为业余生活的主要内容。毎当华灯初上的时候,我们总能看 到三五结伴的农民工踯躅在街头,与城 市中万家打火所营造的温馨氛围形成鲜明时比。
      被剥夺心理和不満情绪。
      城乡贫富 差距的逐年加大是导致农民工心理失衡 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城市职工的工资普 遇有所提高,又有医疗、教育、失业保障 等各种社会福利,加上农产品物价比较 稳定,粮食等食品类价格较低,大多数城 市居民都能够较为从容地生活。而农民 工虽然从事的是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 恶劣、危险性高的工作,但在收益的分配 上,却是受益景少的群体。即使在同一个 工厂里,城市工与农民工也是同工不同 酬,农民工干的是最重、最脏、最苦、最 累、最险的活,拿的却是很低的报酬,并常带受到企业主的克扣和拖欠,有的民工辛辛苦苦干了 一年,甚至连一 分钱也拿不到。农民工身处城市,对城 乡差别有直接而强烈的心理体验。收 入分配上的不平等和生活水平上的巨. 大反差,容易使农民工产生强烈的被 剥夺心理。在自身利益长期被忽略以 致损害的情况下,容易引发他们对现 实社会的严重不满,并在个别人身上 发展为反社会心理。
        压抑心理和怨恨情绪。
        与生活上的贫困相比,更难以忍受的是农民工 不被城市接受,不能与城里人正常交 往与合作,不能像城里人一样感受到 平等与尊严。在日常生洁中,农民工经 常受到个别城市居民的不公正对待。 有的居民以自己城市人的身份歧視农 民工,将农民工视为“外来人”,将他们 看做是低人一等的“二等公民”,甚至故意在公共场所欺负、捉弄农民工;有 些城市居民对为他们提供服务的农民 工(装修工、保姆等)缺乏信任、理解和 尊重,甚至故意刁难。
      我国有9亿农民,据统计,进城务 工的农民已超过1亿人,动态地看,今 后几年,这一城市边缘群体的队伍还 会呈扩大的趋势。农民工因且趋加大的 城乡差别、相当困难的生存条件以及种种不公正对待而产生的心理失衡,正成 为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因素,其可能产生 的社会负面影响不容低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