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研究
特定人群心理研究
急诊患者心理护理干预的应用分析
特定人群心理研究 2019-11-12 08:46
        急诊科是医院的前沿一线重要科室,收治的病人多、病种复杂、病情急或危重,且 演化较快。因病情突然,所以急诊科的患者多会伴发一些负性情绪,例如急躁、焦虑、 抑郁。有研究显示,急诊科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明显高于普通科室患者。不良的心 理状态会带来许多副作用,例如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恶化治疗结局…。 所以对急诊科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进行心理干预就成为I|缶床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查阅 文献发现,目前常用的护理干预措施有认知行为疗法、正念减压疗法、音乐疗法及心理 护理干预等。其中,认知行为疗法、正念减压疗法因对实施干预者的要求较高、花费较大、 患者配合的依从性较差等原因未在临床得以广泛应用。音乐疗法需针对研究对象的个体 差异进行相应调整。所以研究效果并不一致。心理护理干预近几年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 泛,但将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急诊科患者并探讨其效果的研究并不多见。且既往相关文 献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未评估抑郁状况的改变情况,干预人群仅为本医院的急诊 科患者,研究结论的推广性及稳定性有待进一步验证”1。为探讨心理护理对急诊患者焦虑、 抑郁的干预效果,了解干预机制,本课题组通过随机对照的研究范式对120例急诊科患 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根据纳入标准选择120例在我院急诊科接受 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年龄大于等于18岁;②干预期间未服用精神科 药物者,@除常规护理外未接受其他护理干预措施者;④病情稳定可以配合干预者。@ 未存在酒精依赖及药物依赖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 对照组,每组各60例,其中,试验组包括男性35例,女性25例·患者的年龄范围是 20一7l岁,平均年龄(50.7士19.8)岁l病种:急性阑尾炎20铡,外伤25例、心肺功能 不全15例。学历:高中及以下30例,大专或专科17例,本科10例,研究生及以上3例。 对照组包括男性37例,女性23例;患者年龄范围是19~74岁,平均年龄(51.8±17.3) 岁,病种:急性阑尾炎18例、外伤27例、心肺功能不全15例l学历:高中及以下32例, 大专或专科15例,本科11例,研究生及以上2例。为检验两组患者是否具有可比性, 将两组的一般人口学资料,例如年龄、性别、病种、学历等做t检验或卡方检验,结果 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可以将两组进行干预并对比。
        1.2方法 该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的相关规定,得到医学伦理委员会的知情同意,所有患者 均知情同意。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给予试验组患者心理护理干预。具体实施 如下: (1)成立护理小组,小组成员由护士长及有经验的护理人员组成,对小组成员 进行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及素养; (2)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综合评估,分 析其评估项并根据得分制定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 (3)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进行沟 通交流,了解其病情及家庭情况,为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消除患者在急诊科的恐惧 及紧张心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得患者能以健康的心态面对疾病,并树立治疗疾 病的信心; (4)健康宣教,通过PPT,影音视频等方式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发病原因、 治疗方案以及日常所器的注意事项,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便于其更好的接受治疗 ”l。 (5)获取社会支持,鼓励患者家属多与患者进行沟通,对患者进行心理安慰,让其 感受到亲情的支持,这样可以更好的减轻因患病对其造成的心理负担; (6)根据患者的年龄、患病特点制定多样化的心理干预方案,提高其治疗依从性。
         1.3观察指标 选择心理状态及护理满意度作为评估心理护理干预效果的指标。心理状态用焦虑、 抑郁进行评价。焦虑、抑郁分别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测评, sAs及sDs包括20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l(没有或偶尔)一4分(总是如此)4级评价, 得分越高说明焦虑、抑郁程度越重。护理满意度量表包括质量及安全、服务可及性、健 康教育及人文关怀四个维度,得分越高表示护理满意程度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录入、整理和统计分析。焦虑,抑郁、护理满意度均系计量资料,用平均数土标准差描述,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p<o.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焦虑状态在干预前后的比较  结果显示,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的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急诊患者的焦虑状态,详细结果见表l。
        2.2两组患者的抑自5状态在干预前后的比较 结果显示,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的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心理护理干预可以 改善急诊患者的抑部状态,详细结果见表2。
        2.3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结果显示,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说明心理护 理干预可以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详细结果见表3。
       3讨论
      急诊科收治的病人发病急、病情危重且病情进展快,患者死亡率较高,所以患者进 人急诊科多数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恐惧、紧张心理,而心理状态会对患者的生理状态产生 一定的影响,研究表明当人处于一个正面的积极的心理状态时,疾病的发生率较低.且 好的心理状态能促进疾病更好的治疗,当人处于一个负面的消极的心理状态时,患者对 疾病的抵抗能力较差,且对疾病的治疗也会有不良影响,所以,采取行之有效的心理护 理显得尤为重要41。唐晓群”1通过随机对照试验对126例急诊患者的研究发现,实旄心 理护理的试验组患者在干预后sAs、sDs评分均高于采取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且试 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2.06%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4.60%,这与本研究的结论基 本一致。本研究中.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对试验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基 础上的心理护理干预,结果可以看出,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 组,其心理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具有显著优势。
       该研究具有以下优势,①研究设计为严谨的随机对照试验;②采用焦虑和抑郁来 代表急诊患者的心理状态,较为全面。但是该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佣如:①采用 sAs和sDs评估心理状况,没有收集与心理状况相关的生物学指标,例如炎性细胞因子。 @研究对象仅献一家医院选取,代表性较差。未来可以从多家医院,选取更多样本开展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探究心理护理干预的短期效果及长期效果。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急诊患者的焦虑状态和抑郁状态,提高护理满意 度,改善护患关系,值得在l临床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