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传媒对青少年犯罪颇为关注,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孰弱孰强也成了新世纪以来的头号热门话题,初为人师,在教育和教学中接触到青少年学生一个个令人揪心的问题。他们是花季少年,他们是祖国的明天,可他们的茁壮成长却对全社会提出了挑战。因此,面对高速度、高节奏的充满竞争与挑战的,大浪淘沙式的社会演进与人生长河不可改变的今天,怎样让青少年一代去承担社会责任,以积极的心态去迎接未来社会的挑战,已成为全社会应该关注的刻不容缓的重要问题之一。
要切实负起这份责任,必须认识下列一些问题。
一、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如何 1.32%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较差,存在心理问题 这是中国社科院心理研究所教授、博导王极盛对北京市30多所中学500多个教学班两万多人跟踪调查得出的结论。并根据中学生具体情况,编制了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分强迫症状、偏执、敌对、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学习压力感、情绪不稳定、心理平衡性等问题进行调查,发现都与学生的学习紧张,压力过大有关。
2.个性特征趋向不良 个性是指人对现实所持的稳定的态度及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和个性化心理特征。人的个性比较复杂,归纳起来主要是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的自我调节,个性不是先天的,而是在后天的生活、教育和个人参加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的。教育的真谛是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的完美统一,人才的真谛是全面发展与个性的完美统一,泯灭个性的教育不可能有教育的振兴,泯灭个性的民族不可能有民族的振兴。可目前中学生个性有不良趋向。一般心理特征多表现为虚伪、消极、散漫性等,待人接物体现出圆滑、吝啬、冷漠等,对人自私、自弃、放肆等,对事方面奉行懒惰、偏执、弄虚作假等,对物方面张扬损公肥私、浪费奢侈等。
3.心理障碍较为普遍 国家教委组织有关方面对全国12.6万大中学生进行抽样调查表明23%的被调查者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障碍。
4.心理素质差,承受能力弱 中学生由于心理素质差,而诱发的触目惊心的事件翻开报纸杂志,搜集青春热线,不难发现因父母责骂、学习成绩下滑、朋友间矛盾或愿望的搁浅而意志消沉、痛不欲生。
二、造成青少年学生心理障碍的原因当然不排除主观的因素,但更离不开客观因素
1.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 长期以来,学校以分数和升学率来衡量学生,学习充满功利主义,学生的个体差异得不到重视和体现,学校生活单调、乏味,学生也不能自主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所以学生的许多心理障碍与教育教学观念有关。
2.教育方式的简单陈旧 我们的教育从来没有把学生真正当作和教师平等的公民,而是把他们当作孩子,从前有打手板的传统,现在不主张体罚学生了,但从精神心理上折磨学生的现象仍然存在,而这种折磨比体罚更残酷,给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
3“.问题父母”的普遍存在 王极盛教授用外国父母教育方式量表及自己编制的父母教育方式量表对北京市1800名家长进行了测试,结果是三2/3的家长教育方式不当。过分保护型家长占30%左右,有的中学生上了高中,还不会削苹果,父母的溺爱使孩子失去了正常的积极因素的自由发展的性,结果培养出学生的懦弱、依赖与无能,这种个性熄灭了学生的创造性,智力发展受限制。过分干涉型家长占30%左右,,跟学校制定《中学生行为手册》一样,在家里给学生画框框,定调调,使学生缺乏思维的批判性,思想被禁锢,没有了灵气。严厉惩罚型占7%左右。家长教育学生态度太生硬,言语太粗鲁,方法太简单,影响了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
4.不良的文化环境是隐形杀手 多年来许多事实表明,游戏厅是一只胃口无底的老虎,它不但吃掉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娱乐时间、零花钱,而且吃掉了学生的聪明才智、创造能力、身心健康,甚至吃掉了学生幼小的生命。
进入中学的学生才是人的社会化的第一步,他们的智力、情感、认知、思维正处于迅速发展期,兴趣广泛,好奇心强,富于幻想。
中学生正经历着“心理断乳”的煎熬、激荡和迷茫。一方面个性与心理发展上的缺陷,使他们任性、依赖、懒惰等不良性格特征急剧膨胀,使其成为事故多发时期。另一方面旺盛的精力、不着边际的遐想、过高地估计和自信、强烈的好奇心和科学知识的增长,使他们成为创造发明的频繁发生期。这种矛盾的心理状态通过心理上的寻奇得以解脱。而网吧、游戏厅、录像厅恰好利用中小学生的这种求奇心理,只顾挣钱,严重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三、怎样才能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
1.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
一个人精神乐观,心情舒畅,对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作用。徐特立说过:“青年人不但须经常锻炼身体,增进健康,还必须抱革命乐观主义,不让烦闷困累自己。”为了控制情绪,不妨告诫自己:“除非心平气和,否则迎来的将是失败的一天。花草树木随气唯乏的变化而生长。但我要为自己创造气候,要学会用心灵弥补气候的不足,如果我们生活呈现的是抑郁和悲观,周围的人们得到的将是风雨和黑暗;如果我们向人们奉献的是欢乐和喜悦,他们得到的将是光明和笑声。”弱者让情绪左右行为,强者让行为控制情绪。
2.战胜压力,正视成败
成功是对能力的一种肯定,但过去的成功并不能代表现在,更不能预示将来,好汉不提当年勇,不能为过去的辉煌沾沾自喜,不思进取,自高自大。“天生我材必有用。”即使现在没有成功,并不意味将来不会成功,不应为暂时的失败而灰心丧气。爱迪生试制白炽灯时,有人取笑他说:“先生,你已经失败一千二百次了。”爱迪生回答道:“我的成就是发现了一千二百种材料不适合做灯丝。”
3.自信自强 提高自我适应能力与抗挫折能力。基础教育课程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和改革,传统教育观念还有待更新和提高,社会、学校、家庭还须齐心协力、共同配合,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文化教育环境,教育工作者还须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业务和思想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高素质的新型的建设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