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青少年心理训练
青少年心理方向 2020-05-07 09:17
美学家朱光潜说;“凡是美都必须经过心灵的创 造。”青少年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也必须经过青少年 学生自我的“心灵创造”。因此,应当高度重视引导学生 进行心理训练,这是发展和完善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 必要手段,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尤应采取的重要措施。
我国有关机构近年来所进行的一系列心理健康状 况的调查表明,心理疾患的高发病率已经成为当前危 害我国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一大突出问题。据有关统计 资料表明,我国青少年中约有35%左右的人存在着障 碍性心理表现。因此,应当普遍倡导和广泛开展心理训 练,帮助青少年不断完善自我内在机制,缓解心理冲 突,消除心理疾患,增进其心理平衡和人格系统的健康 发展。
人的一生的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特定的困惑和修身 养性的要求,“通过自我冲突,达到自我完善可列为人 的一种欲望,即列为在实际上是潜在的一种趋势,人应该成为自我完善的人,也可以成为自我完善的人”。例 如,怎样提高学习效率,怎样使自己有开朗的性格和社 交能力,怎样使自己出类拔萃,怎样才能使自己走出困 境、走出“误区”,怎样才能使自己多些欢乐幸福,少些 烦恼忧愁,等等,这些都是人们时时面临而又必须经常 解决的问题。青少年正处于人生的十字路口,处于选择 和抉择人生道路的关键时期,更迫切需要不断解决面 临的“心理纠葛”,了解和掌握自我心理控制与训练的 方法及策略。通过持之以恒的开展心理训练,引导学生 有意识、有目的地对自己的自发性行为加以限制和调 控,主动热情地开展有意义的活动,最大限度地减少无 意义和有害的行为,长此以往,就能使他们的心理素质 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起来。
心理训练主要是通过接受师长指导和通过心理状 态与行为方式的自我调控进行某一特定的心理素养方 面的训练,通过改变自身的生理状态和心理状态,解决自己在认识、情感、人格、社交等方面的心理问题。具体 地讲,对现代青少年进行心理训练主要是为了解决:
1.心理成长问题 通过有目的的全面训练,掌握正确的日常行为策 略,以促进自身人格系统全面、健康的发展,最大限度 地发挥潜能,促使其沿着正确的目标和方向健康成长。
2.心理缺陷问题 个体已知自己在情绪反应和人格系统方面存有某 些缺陷,并且对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已有比较迫切的 要求,从而有意识地采用某些相应的正确行为策略和 矫正方式,以纠正自己不正确的观念、情绪和行为。
3.心理障碍问题 个体整个人格系统或某一重要的心理活动侧面发 生危机,不能自主地控制自己的行为,无法与外界开展 正常的接触、交流,甚至有心理变态倾向。针对这种情 况,通过接受专家的指导性训练或逐步开展自我训练, 逐步纠正其心理状况与外部人际及社会环境关系的不 恰当的观念和行为反应方式,通过调整其心理结构和 心理状态,达到心理平衡和其心理对外界的和谐适应。
4.挖掘心理潜力问题 潜能是人类最大的宝藏。然而,由于情境上的限制 以及个体长期以来缺乏潜能意识,未予充分挖掘。人的 一生训练越多,自我活动越活跃,则所接受的刺激越丰 富;自身能量释放得越充分,则本体训练的强度就越充 分,潜能被开发的也就越多。因此,经常进行心理训练, 是有效地自我开发潜能的重要手段。就学校教育而言, 怎样切实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心理训练呢?一般来讲,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首先,要教育和引导学生一分为二地看待自己。扬 长避短,长善救失。找准了自己的优点和特长,就能选 择突破口,推动自身整体心理功能趋向最优化的目标; 找准了弱点和不足,才能掌握自身前进的主要内在障 碍,从攻克“自我”着手,重点进行训练和“再造”,以完 善和发展自己。这里重要的就是要善于深刻剖析自我, 找到自我心理训练的“起点”。
其次,要教育和指导学生学会努力自我创造“氛围 圈”。心理训练要高度重视环境的作用,要努力自我创 造良好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与人际关系,最大可能 地发挥外界对自己的塑造功能和影响力,借助客观力 量以推动自身心理状态、心理素养的发展与提高。为 此,心理训练者必须注重从人际关系与环境氛围方面 创造有利条件,为进行有效的心理训练提供良好条件。 人总是在一定的环境氛围中生活,而不同的环境氛围 对人的精神、心理与情绪所产生的影响是截然不同的。 因此,为了使自己始终保持振奋的精神、宁静的心理与 饱满的情绪,每个人都应自觉地、主动地去努力创造一 种美好的环境氛围,这也是自我心理训练、自我心理调 控的重要方面。
第三,要增强学生优良素质的自我建构意识,激励 学生自我完善。心理训练需要具备强烈的自我建构意 识。只有具备了自我建构良好素质的要求和愿望,并主 动寻找自身心理素养中的弱点,积极探索有效方法去 攻克这些弱点,教师的教育与指导才能卓有成效。因 此,我们要使学生懂得优良的心理素质是个体主动建 构的结果,从而增强积极开展心理训练的自觉性与主 动性。心理训练的过程是个体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过程,这种交换过程越充分、越主动,自身 的存在和发展就越完善。
第四,进行心理训练的具体方法和操作技巧是多 种多样、灵活多变的。随着现代物理学、化学、生物学、 信息科学等学科的高度发展,也带来了心理学方法,包 括心理训练方法的更新。现代心理学十分注重运用和 移植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心理学移植其他不同学科 而形成的心理训练方法主要有:
(1)物理——心理法 这一方法强调运用物理学的语言和方法来研究心 理学,强调物理量与心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强调环境 以及环境调控对人的影响作用。为了增强心理训练的 效果,训练活动中,个体应自觉遵循心理物理学的原 理,注意调控环境力度与自身心理承受力之间的对应 关系,主动地投入到周围客观环境之中,注重主动接受 和承受环境的影响,从而使自己的思维、感知和行为方 式等素养朝着“优化”的方向发展。
(2)生物——心理法 这一方法重在从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揭示心理及 其发展的生物机理,在身心统一不可分的原理指导下, 致力于改变自身的生理状态、生理素质,进而达到改变 和改善人的心理素质。这是现代心理训练中应高度重 视和积极采取的策略和方法。现代社会生活中,人们高 度重视科学进食、体育锻炼,以及食物治疗、药物治疗 等等,都是自我改变生理状态,强化生理功能,进而优 化心理素质的体现。实践证明,这些自我活动,如果能 遵循科学原理,讲究科学的方式方法,将具有显著的 “激发性”,不仅是引起积极活动的原因,而且是引起行 为抑制的原因。不断地训练和强化,能够显著地增强人 的心理功能,使人的某些优良心理素质得到稳固的提 高与发展,不良心理品质得以逐步“淡化”和消除。
(3)信息加工方法 这一方法主要是运用信息论的理论来探讨人类认 知过程,探讨人类形成观念、目标、认知结构、理念体系 等心理素养过程中的发展变化的规律及原理,并探讨 人们如何通过自身理念的重组、思辨方式的完善、思维 模式的自我更新来优化自身的心理结构与心理素养。 人们学习活动中的广泛阅读,日常生活中的自我暗示、 自我安慰、自我提醒、自我欣赏以及运用格言、警句、座 右铭约束自己的行为,以写日记、周记方式自剖弱点, 提出自我攻克“顽疾”的措施等,都是心理训练活动中 初步运用信息加工方法的表现。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心理科学的繁荣,这种跨学科 的综合性发展趋势必将促进心理科学方法多样化和更 趋科学化,从而为心理训练提供更多和更为实用、有效 的先进方法。要善于依据学生特点,综合选择那些具有 先进性、互补性的训练方式,使青少年心理训练取得更 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