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缺陷的探究
青少年心理方向 2019-11-27 08:39
有关青少年心理缺陷的理解及其意义
何谓“心理”?就是人的头脑反应客观现实的过程、思想、 感情等等内心活动,如感觉、知觉、思维、情绪等等;
何谓“缺陷”?欠缺或不完善的地方(跟“优点”相对)。
何谓“心理缺陷”?就是人的头脑反应客观现实的过程、思 想、感情(包括感觉、知觉、思维、情绪等等)欠缺或者不完善的 地方(也指“缺点”,是跟“优点”相对应的)。
青少年一般指十五岁以上而大多数在学校就读的学生 (也有一少部分走向社会或者打工或者流浪或者闲呆在家), 不论这些人生活在社会的任何地方,或多或少都存在着心理 上的缺陷,这就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的道理。
人的一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随时会遇到一些困难 和挫折,一些青少年由于受社会环境、学校教育和家庭的娇 纵、溺爱和误导,思想感情不同程度的发生畸形的变化,造成 心理缺陷、导致心理欠缺和心理不康健。因此,研究青少年心 理康健、探究青少年心理缺陷、纠正、挽救和避免青少年犯罪, 是培养跨世纪人才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内容。
社会生活、社会环境和社会管理的缺失造成青少年心理 缺陷
一是差别攀比:当今社会具有十分明显的城乡差别、穷富 差别和地位差别,由于这些差别使一部分青少年受到衣着、吃 喝、出身和就业上的攀比,觉得自己低人一等,产生心理上的 不平衡,不思奋斗、不思进步、不思学习,心理情绪化;
二是网络诱惑:伴随着信息化的发展,青少年网络犯罪已 经成为当今世界一种新的犯罪态势,不仅严重影响和危害了 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而且还严重影响社会的稳定;青少年 网络犯罪是个体素质和社会环境的各种环境条件直接或间接 相互作用的结果;深化青少年网络犯罪预防的理论研究,加强 对青少年群体生活规律的研究,对青少年管理工作和推进社 会创新具有积极的影响。(1)网络诱发的侵犯财产行为:网络 的开放、便捷以及网络的隐蔽性使青少年犯罪变得轻而易举, 使青少年满足不劳而获的安逸心理,致使一些青少年利用网 络实施盗窃、诈骗、抢劫;(2)网络诱发的侵犯生命康健行为: 有的青少年长期沉迷于网络,导致性格变态、人格异化,视亲 人、朋友、同事为仇人,动辄伤害他人;有的用暴力游戏麻木良 知,把网络中的打打杀杀转变为现实生活中的杀人犯罪;有的 由于陷入网恋酿成性犯罪命案等。(3)网恋诱发的危害社会秩 序和非法经营犯罪:由于青少年自我管理能力比较差,网络诱发的寻衅滋事、冒险挑战、聚众斗殴等犯罪活动比较突出;还 有网络赌博、传销、贩卖和传播淫秽物品等。
三是法制空缺:我国的法律规定,对于青少年犯罪采取家 长管理、收缴罚款和青少年教养等未满十八周岁青少年的法 制管理,加之很多地方法制制度不健全、法律实施不得力和以 处罚金为主的方式方法,使很多青少年犯罪钻法律管理的空 子,使这些青少年法律意识淡薄或者对于法律的惩治熟视无 睹、淡然处之。
学校管理、学校教育和学校培养的失衡造成青少年心理 缺陷
现在的中小学校教育存在重智育轻德育、法制教育薄弱、 只求升学率的薄弱环节,一些教师对品行有缺陷、学习比较差 的学生采取歧视的态度,不尊重学生接受教育的权利,并且把 有缺点的学生要么哄出校门要么放任自流要么不及时与家长 取得联系,这样就产生了学校和家庭教育管理的空白,造成了 学校教育的失衡;这种学生可以在学校里要么不守纪律要么 谈情说爱要么打架斗殴要么上网旷课等等现象应有尽有无奇 不有。
家庭结构、家庭环境和家庭文化的不足造成青少年心理 缺陷
首先是家庭结构模式的奇异:现代社会属于青少年范围 的人群都是属于“九零后”和“零零后”,很多孩子属于“独生子 女”,一旦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掌上明珠”,家庭结构都处于 “4+2+1”的家庭生活环境中,也就是四个老人的一对儿女结 婚所生育的唯一一个孩子,他们(她们)被宠着、被溺着、被护 着,他们(她们)成长的过程中心理都存在着这样那样不康健 的因素潜滋暗长,或者脾气很大或者挑食厌食或者骂人打人 或者结伴逃学或者沉迷网吧等不良现象。
其次是家庭文化模式的奇异:有些家庭的成员三代之内 没有文化人,不懂得教育和教育的方式,盲目行动盲目依存盲 目效仿,爷爷奶奶一个主张、外公外婆一种方法、父亲母亲一 类心态,凡此种种都没有统一的教育程序。(1)这种家庭的孩 子,任性自私、傲慢无礼、贪图享受,根本不把学习放在心上经 不起困难、挫折和教育,受到失败、困难和挫折心理难以承受; (2)随着整个社会对于文化教育的高度重视,这样的家庭就“紧 跟时代”互相攀比孩子的学习成绩,一旦孩子的成绩不如意时 就大发雷霆显,示着期望过高因而失望最大,“望子成龙”“望女 成凤”;(3)在孩子学习成绩达到家长的满意以后,又是表扬又 是嘉奖又是夸耀,造就了孩子心情高傲的心理因素,也因此使 孩子们追求分数不理道德,心里只有“只要学习好,就是一切 好,就能得到好吃、好喝、好玩,甚至就会有钱”。
或者监护人)行为恶劣、举止粗暴、语言淫秽都对子女的成 长是不利的,是能够造成心理不康健因素的根源;(2)家庭残 缺(指单亲家庭、孤儿和留守儿童)或多或少给孩子心理留下 不康健的因素;(3)家庭关系不和(主要是夫妻关系不和)对于 子女的心理造成很大的伤害;(4)“重男轻女”的风俗观念歧视 也是影响儿女(特别是女孩子)心理不健康恶果的重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