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研究
青少年心理方向
青少年心理问题与对策
青少年心理方向 2021-10-19 16:12

青春期是指 12~16岁的年龄阶段,是个体从章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阶段。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生理发育有 2 个阶段处于增长速度加速期.一个是出生第 1年,另一个是青春期。因生理及心理发育的特殊性,青春期往往易出现心理与行为问题。1 青春期的心理问题

青春期是青少年生理心理发育的第二次高峰期,尤其是性的发育已接近成熟。这种生理上的巨大变化.使孩子易出现生理和心理发育不平衡。易导致一系列心理问题。

1.1 神经衰弱 神经衰弱是指大脑因长期精神紧张和压力,而产生精神活动的能力减弱,其特点是与精神兴奋相联系的易疲劳、紧张、烦恼、易激惹及睡眠障碍等。1.1.1 表现 因青春期孩子学习压力大,如果孩子生活不规律,学习方法欠灵活,不注意锻炼身体,沉浸在题海战术及过重的家庭作业之中,不断透支身体健康及超负荷运转,极易引起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出现头昏、头疼、头晕、乏力 精神萎靡不振.严重的导致失眠、食欲下降、烦躁易怒、思维迟缓、记忆力下降等症状。

1.1.2 对策 调整作息时间及生物节律,注意锻炼身体,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

1.2 焦虑状态 对青春期的孩子而言多指考试引起的焦虑状态。考试焦虑是在一定的考试情境激发下,以紧张、担忧为基本特征的心理状态。

1.21 表现 每年的中招及高招考试对中学生不仅是对学习成绩的大检阅,而且也是对其心理素质的全面考

验。不少考生在高考前会出现紧张、担心、恐惧、忧虑等焦虑状态,严重干扰和影响了考生的竞技状态,使平时学习成绩在考试中不能正常发挥,因考前或考试焦虑而影响学习成绩的学生屡见不鲜,考试焦虑已成为当今社会尤其是学校及心理咨询机构广泛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考试引起的焦虑状态一般有以下特点∶(1)个体对以往感受过应激事件的回忆∶(2)对回忆结果的自我体验∶(3)对体验结果的推测、假想、虚设和夸张;(4)产生不良情绪反应。当考期临近,或者在考试过程中绝大多数人的心情都不会平静。考试焦虑状态主要表现为∶(1)躯体紧张∶常常觉得难以放松、全身紧张、眉头紧皱、表情紧张、唉声叹气;(2)自主神经系统反应过强∶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兴奋。表现出汗、晕眩、呼吸急促、心跳过快、肢体发冷发热、胃部不适、大小便过频、喉头阻塞感;(3)过分机警∶反应性增高,干扰学习、生活、睡眠;(4)对未来无名的担心;为未来担心,预置问题,假如很多。

1.22 对策 (1)学校要营造轻松的考试氛围,平时要激励学生勤奋学习、立志拼搏;考前要通过板报、讨论、主题班会等使学生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考试。(2)社会各界关心学生的考试,为考生做一些有益的工作是无可厚非的,但不能过分关注.以免事与愿违.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3)家庭环境因素对学生的影响非常重要。父母的教育方式应该一致,以民主的教育方式对待学生,给孩子营造出一种宽松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期望不要过高,减少过分关注及关心,给学生减压。

1.3 恐怖状态 个体对某些特殊处境、物体或与人交往时,产生异乎寻常的恐惧与紧张不安的内心体验,并出现脸红、气促、出汗、头昏、心悸等症状。

1.31 表现 对青春期学生而言多指学校恐怖及对视恐怖,多见于7~12岁的学生。因应激、压力及个性敏感,学生对上学或学校具有恐惧心理,表现为孤僻、胆小、

怕与人眼神接触称为对视恐怖。学校恐怖常见表现是孩子害怕上学,甚至公开表示拒绝上学,或对上学感到勉强、不高兴,该上学时不去或提出苛刻条件,一旦到校又借故回家,或在上学当天清晨或前一天晚上诉说头痛、头晕、腹痛、呕吐等躯体不适,但在节假日不出现。

1.3.2 对策 恐怖状态往往与家长及教师的教育方式不当、学校的各种压力、孩子胆小及敏感的个性有关。家长首先要寻找孩子不肯上学或对视恐怖的原因,禁忌采用简单、粗暴、强迫的办法使其去上学。开始时先让孩子在学校先呆05 h,如果成功,循序渐进,逐渐延长时间。1.4 强迫状态 强迫状态是指有意识的自我强迫和自我反强迫同时存在,二者尖锐冲突使个体焦虑和痛苦,个体体验到观念和冲动来源于自我,但违反自己的意愿,想摆脱,但摆脱不掉 ,因而十分苦恼。

L.41 表现 主要为强迫观念,强迫情绪,强迫意向,强迫动作和行为,强迫性仪式动作等。反复出现在个体脑海里的某些想法、冲动、情绪及行为等。虽能认识到不必要,想摆脱.但无法摆脱,因而十分烦恼。如有1名高二的学生放学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先看书桌上的书是否有人动了.并将书桌上所有东西重新整理、归类、摆放整齐。认为做得完美了,才能集中精力做作业。有时放好的东西又会再拿出来重新放。如此反复几次.最终必须达到自己满意才终止。也知道自已主次不分抓不住主题,为此感到烦恼,但无法控制。
1.4 2 对策 青春期的孩子出现强迫症状往往与家庭、教育环境及个性心理特征有关,如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态迫切,自己的理想没有达到,想在孩子身上实现,对孩子要求严格,十分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及在班级中的名次,甚至安排孩子的生活,少有不如意就训斥;再加上孩子内向、敏感、追求完美等,极易诱发强迫行为。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做功课效率极低、拖拉、磨蹭、重复、烦躁易怒等,就要注意.这可能是强迫状态的表现。

L.5 躯体形式障碍14 一组以各种躯体症状为主要表现,与心理因素或内心冲突密切相关的精神障碍。已纳入美国 DSM-N及我国 CCMD-3【5诊断分类系统中。1.51 表现 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说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涉及全身各个系统,多表现为各种不适或疼痛,常见的有∶(1)躯体化障碍,表现为多种、反复出现、经常变化的躯体不适和疼痛,包括四肢、胃肠道及生殖器官等;(2)未分化躯体形式障碍,医学检查无异常,指不出具体位置的躯体不适,如乏力、食欲不振、消化系统功能不良等;(3)疑病症,患者对自己的健康过分担心,害怕自己患了严重疾病,十分苦恼;(4)身体变形障碍,青春期的孩子多见,坚持自己身体的某个部位有变化,或存在严重缺陷. 不断要求治疗,甚至要进行矫正手术;(5)心因性疼痛,表现为各个部位的持久性疼痛,患者深感不安和痛苦。1.52 对策 进入初中的青春期孩子,随着生理及心理变化.逐渐开始关注自己的形象.其中不少青少年由于容貌或身体表面的变化产生严重的心理负担,其中对身体变形的烦恼在青少年中占的比例很高。家长要告诉这类孩子、现实世界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任何人都有不足之处,虽然身材欠佳,但只要有高雅的气质,卓越的才华,同样会被伙伴欣赏,被主流社会接纳;要认可个体差异,学会不断地接纳自己,增强自信心。

1.6 适应性障碍 在相应的应激事件影响下,出现较轻的、短暂的烦恼及情绪失调状态,使学习、生活及人际交往受到影响。

1.61 表现 青春期的孩子遇到的问题很多,诸如学习问题、人际关系问题、自我意识问题、学习及生活环境的变化等。面对应激事件适应及应对不良,从而出现焦虑不安、烦躁易怒、悲观抑郁、失眠等,可伴心慌、多汗等躯体症状。

1.62 对策 家长及教师要注意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变化,多与孩子进行交流沟通,帮助他应对日常生活中的应激性事件,必要时进行心理咨询及家庭心理治疗,给予建议、鼓励及重新安排生活环境对孩子都有支持的作用。1.7 性心理障碍 个体对性别角色的认识明显偏离正常,并以这种性偏离作为性兴奋、性满足的主要方式。1.7.1 表现青春期的孩子表现较为含蓄,症状不突出,但如不及时纠正,将对今后的学习、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如 1名 13岁的初中女孩,长的漂亮,父母重男轻女的思想较重,从小寄养在山区跟着爷爷奶奶生活.二位老人常给她穿男孩的衣服,并流露出喜欢男孩的心理。开学的第二学期,她的异常行为引起了老师的注意,头发理的很短,穿男孩子的衣服,并经常和班级中的1位女孩玩,私下拉手、亲吻、搂抱该女孩.引起对方的反感。

1.7.2 对策 孩子的表现属于性心理问题,研究发现,孩子性别角色的形成一般在 3岁左右,受周围环境和成人对性别态度的影响。由于孩子从小生活环境的影响,使她产生了向往男孩的心理。为了改变这种状态,家庭及学习应密切配合,让孩子适当地与自已性别相同的亲人接触,使同性亲人的形象在孩子心目中树立起来。帮助孩子认同自已的性别,并按孩子的性别培养适当的兴趣爱好,增进孩子与异性亲人的感情。同时鼓励孩子与同性同伴建立良好关系。

1.8 恶劣心境 以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常伴焦虑、躯体不适和睡眠障碍,患者为此感到痛苦,有摆脱痛苦的愿望,但生活不受明显影响。

1.&1 表现 孩子经常感到心情压抑、无兴趣,看事物好象带着墨镜一样,认为周围环境是灰色的,对学习缺乏信心和热情,对未来感到渺茫,常感到精神不振、乏力、能力下降。严重者有消极观念,患者对此有自知力.认为这样下去学习会受到影响,主动要求治疗。Wolf等【"'研究认为在美国少年儿童中躁狂抑郁症患者不断增加,青春期少年中有 1%患此病,尚未进入青春期的少年儿童的患病率也达到了 0 3%。

1.& 2 对策 青春期的孩子学习压力大,心理冲突较多,情绪不稳定,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为预防心理问题引起情绪低落,家长和教师要注意充实孩子的业余生活,学生应把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安排得充实些,多参加文体活动,有条件的可在节假日带孩子一起外出。另外,还可以多与父母及亲近同学交流沟通,疏导心中的积郁.从而达到心境愉悦的目的。

1.9 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严重精神障碍的总称,多于 15岁之后发病。具有特征性的思维、情感和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发病初期,患者可能出现头晕、头疼、失眠及生物节律紊乱,逐渐出现孤僻、退缩,回避和疏远同学、亲人和朋友,学习成绩一落千丈、个人卫生习惯不良等先兆.如早期未及时发现及干预,病情会不断恶化,并产生幻觉、妄想、行为怪异等症状。

1.9.1 表现 该病的早期识别非常重要,早期症状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类神经衰弱的症状;(2)个性特征的改变,如对亲人、同学、朋友的冷淡.懒散.不注意个人卫生,孤僻,原来活泼开朗,现在很少与人接触;(3)偶有不可理解的行为,如原来不爱打扮.现在则经常描眉划脸,在镜子面前自笑;有1名大一男孩在上晚自习时用自己的饭盒泡脚.问其原因则说自己的脚有脚气;(4)多疑敏感,经常小心翼翼,走墙角 ,躲避行人,对环境及周围人不放心;(5)常感到躯体不适.认为自己长的不漂亮,要求做美容手术,有的感觉自己的肢体关节错位了,肢体不自主的运动等;(6)以上表现虽然痛苦,但患者要求摆脱的愿望不迫切。

1.9.2 对策 由于这组疾病常有许多早期表现,因此父母和教师要提高警觉.一但发现孩子的不适表现,应立即到专科医院就诊,以免错过治疗时机。应尽量减少患者的学习及生活压力,避免承担太重的学习任务,减少患者的心理负担。家长及教师要降低对孩子的期望,不断给孩子松绑。可以让孩子作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断鼓励、肯定孩子,接纳孩子。

2 青春期的行为问题

儿童进入青春期后,由于生理的发育和心理的急剧变化,是行为问题的高发时期。有些行为问题在青春期少年表现为品行障碍(CD),包括违反社会道德规范的行为(如逃学、离家出走、偷窃)和 (或)攻击性行为(如校园暴力、打架斗殴、性侵犯等)。当这些行为触犯刑律,则构成青少年犯罪;当这些行为发生年龄超过 18岁,则称为反社会性人格障碍(APD),APD以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经常违法乱纪,对人冷酷无情为特征【-0】。

国内外报道 CD患病率为 2 9%~4. 5%,湖南省调查患病率为1.45%,高峰年龄是 13岁。其发生原因更强调家庭、社会环境影响,也与遗传有关【1】。

Rutter等对Wight岛的追踪研究发现∶青少年不良行为在 14~15岁时达高峰,从不良行为的表现形式上看,

 

逃学在 14~15岁时明显增加,暴力犯罪在 20岁左右达高峰,故意破坏行为、饮酒、药物滥用在成年早期明显增多。世界卫生组织(WHO)在 1997年召开的全球心理健康会议上,呼吁各国政府、机构重视心理和行为问题,开展的各项活动以服务于各类人群。其中,儿童青少年是心理卫生工作的重点服务对象。据WHO估计,全球大约有 20%儿童和青少年在成年之前会出现或多或少的情绪或行为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困难、缺乏自信、与同龄人或成人交往困难、吸烟、酗酒、吸毒、过早的性行为、少女怀孕、离家出走、自杀及暴力、犯罪等,其中只有不足 20%的患者得到了适宜的治疗。可见问题的严重性12+*1。21 品行障碍 儿童青少年期反复出现反社会行为、攻击行为及对抗性行为,违反与其年龄相应的社会道德规范。这些行为可单独或混合出现.可表现为个人或团伙行为。湖南、四川调查的患病率为 1.45%~13.6%。国外报道的患病率为5%~25%。男孩多见。

2L1 表现 青春期孩子出现反复而持久的品行问题。这种行为在程度上严重违背了相应年龄的社会期望,因而比普通的青春期孩子逆反行为更为严重。常见的反社会行为有说谎时课、逃学、离家出走、纵火、偷窃、欺骗等行为;攻击行为有打人、毁物、抢劫、性攻击、过分好斗、霸道、残忍地对待他人或动物,易激惹∶对抗性行为有不听家人劝告、固执、争辩、心理行为严重对立。

212 对策 青春期孩子品行障碍的原因主要与社会、家庭、教育及个性心理特征有关,家庭对孩子的社会化起重要作用,常见的问题家庭有父母双亡或单亲家庭;家庭成员有不道德或犯罪行为;缺乏爱的家庭;溺爱家庭;管教不严家庭;奢望型家庭;不和睦家庭及离婚家庭等。对这类孩子必须家庭、学校、社会综合干预,必要时进行心理咨询,开展家庭心理治疗。

22 抽动障碍 发生于儿童青少年时期,以身体某一部位的肌肉或肌群突然、快速、不自主及无规律性收缩运动,常伴发声抽动。男孩多见。

221 表现 常见的类型有短暂抽动障碍、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Tourette综合征。抽动的部位常见于面部、颈肩部、上下肢.如挤眉、眨眼、皱额、歪嘴、耸肩、臂动、手动、腿或脚不自主运动等,可伴注意力不集中、强迫观念、强迫行为及自伤行为等。

2 22 对策 研究认为抽动障碍发病前多有社会心理应激因素,如学习负担重,压力大;家庭环境及家庭功能紊乱,不正确的教育方法及亲子关系不良等。提示家庭及学校要注意教育孩子的方法.给孩子减压.采用民主的方法与孩子沟通,降低对孩子的期望和要求,要看到孩子的闪光点,多给孩子鼓励和正性抚慰,不断改善亲子关系,以达到减轻症状的目的。

23 酒药依赖 来自体外且可显著影响精神活动的物质所致的生理心理问题。个体对这种物质过分苛求,为得到这种物质而不惜采取任何手段。

 

231 表现 青春期青少年心理发展极其复杂和充满矛盾.主要有生理发育已接近成人但心理发育还不成熟;要求独立与依赖之间的矛盾;具有成人感要求得到家长及社会的认可,应试教育排名比分数对孩子自尊心有更大的伤害。结果青春期成为孩子的一种痛苦经历,有些青少年则通过吸毒和酗酒来应付这种压力【20】。

23 2 对策 针对孩子酒药依赖问题,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有些国家已立法禁止向青少年出售酒精饮料*I。孩子们从童年时代便深受充满目标及统计数字的技术管理的影响.要求他们做出成果.通过考试等。与孩子们获得考试证书同样重要的是他们面对多变人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24 网络依赖 网络依赖又称网瘾.最初是由美国心理学 Goldber提出。Kimberly Young认为网瘾又称互联网成瘾综合征;是现代社会一种新型的心理疾病。青春期孩子因为缺乏社会沟通和交流,将虚拟的网络世界当作实现自己理想和追求的生活,脱离现实,过分沉迷于网络,网络是其生活的第一需要,逐渐出现烦躁不安、情绪不稳、焦虑、抑郁、自我评价降低等症状,甚至出现消极观念和行为。其危害程度不亚于酒药依赖。

241 表现 网络依赖与毒品依赖极为相似,孩子沉迷于网络,不断增加上网时间才能达到同样的满足程度;如果有一段时间不上网就会明显地焦躁不安,烦躁易怒;上网频率总比事先计划的要高,上网时间比预计的要长∶也知道上网对学习及生活不利,企图缩短上网时间,但总以失败告终;在网络上花大量时间,不惜放弃自己喜欢的活动;上网使其社交、职业和家庭生活受到严重影响。242 对策 对青春期的孩子主要采用心理行为指导,使其认识到网络依赖的危害性.丰富孩子的业余生活;其次可组织一些户外集体活动,让孩子们一起到户外活动,远离网络,重塑孩子的适应性行为;第三应重视家庭教育,改善亲子关系,尝试开发网络的学习功能。

25 其他 青春期其他常见的行为问题∶攻击行为,未成年人性行为,青春期暴力行为,青少年犯罪等21】。

3 小结

青春期易出现心理行为问题与孩子的心理发育特点有关。首先;该期抽象逻辑思维占主导地位,从经验型向理论型抽象发展;同时富有创造精神,常有新的想法和见解,对周围人提出的论点一般不轻易相信和盲从,对事物有自己的认识和主见。此时身体发育已逐渐接近成人,而心理发育还极不成熟,加上成人感的出现.易与家长发生矛盾或出现心理行为问题。因此.父母应尽可能地尊重孩子的见解,及时与孩子沟通,增加彼此之间的信任和情感联系,避免强行干涉、责打和辱骂,以免出现逆反心理,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其次,由于内分泌功能的变化.性腺的发育成熟,青春期的孩子出现了性冲动和性要求,并且对性有好奇心和神秘感。有必要对其进行性知识的教育,讲解青春期心理卫生常识,以纠正青少年对性现象(如遗精、月经等)的不正确认识。青春期是处于一个既成熟又不成熟、既独立又依赖的复杂矛盾时期。该期是一个不稳定的发展时期,教师、家长及医务工作者应注意把孩子旺盛的精力引导到学习上来.发展孩子个性成分中的优良品质,使孩子健康发展,成为社会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