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研究
青少年心理方向
浅谈青少年心理特点
青少年心理方向 2021-05-24 16:33

步入青春期后的青少年,由于身心健康趋于定型的时期,是走向成年的过渡阶段,亦是性意识萌发和发展的时期,他们的心理发展和生理发育往往不同步,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矛盾动荡性的特点,其主要表现为心理的不稳定性,情绪行为的两极波动,对成人具有闭锁性,对同伴具有开放性,成人感和半成熟现状之间的错综矛盾、叛逆性心理等等,了解青少年时期的心理特点不仅是教育者了解和引导青少年的需要,也是帮助青少年进行自我教育的需要,更是对青少年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需要。

青春期的心理特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个性的成熟。进入青年期,青年的个性虽然还有受内外因素的影响而发展变化的可能,但已相对稳定。主要标志是; 1、自我意识趋于成熟育。2、世界观初步形成3、兴趣、性格趋于稳定,能力提高 4、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水平提高

2、青春期的认识能力.由于青少年时期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教学活动向学习者所提的要求有了质的变化,加上活动范围的扩大,使得个体的认知能力和言语都有了新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1、高度发展的概括化观察力。2、获得成熟的记忆力 3、形成理论型的抽象思维能力

3 青春期的反抗性。在青春期,个体的自我意识高涨,独立意识强,不爱受约束,对家庭和学校的教育有对抗心理。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受到的关爱多,受到的管制也多。家长对孩子抱有过高的期望,致使孩子感觉到无论怎样努力都无法满足父母要求,孩子在家长那里有太多的不自由,太多的心理压力,所以,他们很想脱离父母,过自由自在的生活。学校的情况也基本相似因此青少年常常会为了点小事就与父母、老师顶嘴,找找别扭。

4 青春期的主观性。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已经能够脱离具体的事物而根据抽象的命题进行推理和思考了。但此时他们也会出现种种问题。他们会变得非常理想化,会表现出变革现实追求理想的倾向。对于事物也是总想截然的分出好坏。他们并不是客观地对待现实,而是自己创造一个独特的认识体系,他们只是看到与自已主观认识相一致的事实,把所有的事情都往自己的认识体系中硬套,对于不符合自己认识体系的事情就完全抛弃。

5、青春期的敏感性和性心理。青春期个体的情感是非常易于变化的。由于生理上的发展及产生的独立感不被社会所认可,他们会产生感情的烦躁和混乱。他们对于自己有关的事情非常敏感,思想感情复杂,情感易变。进入青春期的青少年,随着性生理机能的成熟,其性意识也开始觉醒,性心理的发展随年龄的升高而变化。在这变化过程中,必然伴随着相应的心理特点。

6、对于成为公众注目的人物的渴望。对于青春期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感受将更强烈。因为他们正在开始进入"自我发现"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少年由于身体的迅速发育和大脑的日臻完善,产生了成人感。与成人感相联系,他们的自尊心得到了发展。他们绝大多数都期望自己在集体中居于适当的地位,得到较高的评价和重视。由此我认为,也就不难理解追星族大多是中学生的现象;那些偶像可以说是青少年内心自我发现心理实现的载体,他们可以通过偶像这个载体在内心体验那种被人注目、崇拜的感觉。

7、青少年的责任感增强。青少年在迅速成长的情况下,对自己的社会角色的意识加强了,产生了对家事国事的责任感,在家以家长自居,俨然想当家作主;对国事十分关心,见到一些不合理的社会现象深恶痛绝,忧心如焚,以改革家自居。这些本来是青少年成长发展的一种积极的表现,值得鼓励。但由于他们缺乏政治经验、生活阅历或组织管理能力,在道德、政治、法律等方面的社会化不够;理解问题片面又往往容易思想偏激,处理欠妥,位女十L才了错事,善良鼠望不到相序的报偿和结果。这文也往在使他们受全挫折,感到难堪,引起心理上的失调,为产生逆反社会行为提供了主观背景。
8、对于学习的态度,也极具共性。 1、缺乏理想和信念,学习目的不明确。

今天的教育,应试的味道太浓,学校和家长都抱着急功近利的态度。要求孩子每次考试都能考出好成绩,小学毕业考—个好初中,初中毕业考—个好高中,高中毕业考以—个好大学。很少对孩子说,将来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将来为社会做多少贡献。认为这些都,是空计,结果族注意的都是诉抑日标,普漏缺芳理想和信念,认为学习的目的就是考试,

就是升学。心理学有一项研究,一个人越是有理想,信念就越坚定,动力就越持久。发展的就越好。

2、有上进心,都在乎学习成绩,却不能专心学习,消极情绪较多。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现在的孩子都很在乎自己的学习成绩,既是成绩一贯不好的孩子,他们也希望能考的好一些。因为,考好了就会得到肯定和奖赏。但是,现代社会的诱惑太多,很容易分散孩子的学习注意力。一般的孩子抵御诱惑的能力又不够,稍微遇到挫折或者不被理解,就会有消极悲观的情绪。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对于青少年的心理问题要非常重视。身为父母,做人师表,都有权利和义务去帮助和指导身边的青少年去正确的度过青少年时期。

处于这个阶段的青少年,无论从思想上还是从行动上,都希望自己能有一个自由的空间,而每每在这个时期承受能力也是比较差的。青少年的学习效果受到多种环境系统的综合影响,但是,各种环境所起的作用又有所不同。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对青少年来说是不可言喻的,母亲的素养决了一个家庭的很大部分,特别对孩子的成长和身心健康的发展,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父母的教育方式会影响青少年的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和动机乃至社会交往。社会环境中的广播、电影、电视、网络、报刊等媒体以及各种文化机构、社会服务结构、社会体制、成人行为等,构成青少年成长的宏观氛围。这种环境,尤其是媒体增加了青少年的学习资源,拓展了他们的学习空间,开拓了他们的视野,更新了传统的学习方式,提高了他们自主学习和创新的兴趣和能力。但是,不良的社会氛围,对社会资源的使用不当,也会对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造成消极影响。

要加强对家长的指导和帮助。让家长多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沟通的目的是有意识地培养青少年的社会交往能力,为他们日后走上独立生活时能尽快适应环境、避免滋生孤独感打下基础。同时了解青少年的内心想法,从而能更好的引导青少年向直、善、美的方向发展。

目前上中小学这代孩子的父母,很大部分受教育程度不高,学校要通过家长会,家长座谈会等到方式,让家长懂得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懂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了解者青少年年函特点,懂得教自学生的正确方法。使家长了解古少年是—个特殊年龄阶的。对学生教育既要鼓励,也可以批评,但方法的使用一定要符合青少年心理规律。对孩子的期望值不要过高,希望孩子成才,这是人之常情,但压力过大,也会适得其反。

学校的话,要正确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使他们能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及时发现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探索新方法,立足青少年实际,培养青少年的健康心理,使其成为全面发展的适应社会的合格人才。校园要开设生死数育课程,使用青少年所能理解和接受的方法,让他们懂得生命的意义。懂得死亡带给辛人 的痛苦,使得他们珍惜生命,尊重生命。还得通过教育与训练使青少年能够忍受折,提高承受能力,以便保持自身个性的完整和心理平衡。社会适应教育

由于现实生活非常复杂,各种积极与消极、科学与迷信、荣与丑、善于饿多现象同时并存,这对于涉世不深的青少年来说确实难以鉴别。因此,要教育青少年如何面对现实,适应社会、提高鉴别能力,以免在人生的道路上误入歧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