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研究
特定人群心理研究
患者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特定人群心理研究 2020-07-22 18:03
   近日,笔者接触到这样一个病例: 一位64岁的女性患者,40年前怀孕时发 现血压升高,当时没有任何症状,也未 服用任何药物。A至10年前起J未时发现 讲话小利,右侧肢体活动受限,住院治 疗。入院诊断为高血压病、腩梗死,并 从此开始服用降压O号治疗,一个月后 出院。近一年来常感头昏、头痛,测血压 190/110mmItg,作脑CT检查,提示陈 lH性脑梗死,曾先后服用拜新同、络活喜、 蒙诺等药物治疗,血压控制不满意,来到 笔者f J诊。笔者检查后发现患者还患有糖 尿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给了’降压、 降脂、降糖、控制尿酸等治疗措施。
    查出糖尿病后。患者十分恐惧,要 求住院治疗。住院期间,笔者多次和患 者聊天,发现其存在严重心理问题,表 现为各种恐惧心理。担心一旦自己失去生 活自理能力而成为家人及儿女的“累赘”。 更担心自己会突然发病导致死亡。于是, 笔者和其中管医生一起jj5I整治疗方案,积 极控制患者血压、血糖、血脂,使这些 指标达到目标水平并要求家属,主管医生 及心理医生一起对患者进行心理及放松 治疗。经过大家努力。患者的心理问题得 到解决。日前患者定期来笔者门诊看病. 血压,血糖,血脂指标均达到目标水平。
    对此类病例,笔者有这样的体会: 高血压病与情感障碍的关系应受到广泛 关注。研究表明,高血压病发病是多因 素所致,除身体本身因素,不仅与遗传、 神经内分泌因素有关,还与心理障碍、社 会因素、环境因素有关。高血压病为一 种慢性疾病,几乎每位患者都经历-r血 压不降和血压波动的过程,在经济上和 心理上都给患者带来很大的负担。同时, 疾病导致的身体不适和心理负担也会使 患者产生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有关数据显示,在原发性高lliL压病患者中,抑郁的 发生率为2嗍~40%,且不受年龄和性 别的影响,但是临床上对高血压病的干 预往往忽视r对心理、社会因素的干预。
    高血压病常见的心理障碍是焦虑和 抑郁。研究表明,抑郁和焦虑等不良情 绪小仅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在一 定程度卜影响了高血压病的发展和预后。 对这些患者仔细检查后发现,均无器质 性病变的客观i正据,但发现在心理障碍 的人群中高衄压病发病率增加2倍以上, 脑卒中、心绞痛及心肌梗死发病风险增加 6倍,死I一率增加2倍以上,可见具有心 理障碍的人易发生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 也易发心脑血管事件。尽管’前高血压 病与抑郁症都具有很高的患病率,但两 者之间的关系很少引起重视,因此对高 血压病合并心理障碍患者迸行识别及心 理治疗是十分必要的。
   临床实践表明,不仪高血压病患者 有心理问题,其他心血管疾病、癌症、塘 尿病、脑血管疾病及许多慢性疾病患者都 存在心理问题,『司样需要心理治疗。应充 分莺视此类慢性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 早期识别、积极干预其所伴发的抑郁情 绪并给予有效的心理、社会或药物干预。
   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在加刷,患 有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m症等慢性 病的人群与日俱增,漫长的病程、反复 的病情、可怕的并发症常常带给患者巨大 的心理压力,并由此影响到患者的治疗 效果与疾病转归。与此同时,医学模式 也发生着改变,对疾病的了解不仅包括 对疾病的生理(生物医学)解释,还包 括对病人心理因素、病人所处的环境(自 然和社会因素)和帮助治疗疾病的医疗 保健体系(社会体系)的了解,从这个 意义上说,医务人员不仅要会看病,而 且要会医学关怀(人文关怀)。否则就不 是一个合格的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