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高职教师心理健康
特定人群心理研究 2019-12-17 12:39
在高职教育狂飙突进的发展中,为了适应社会 对高职教育的要求,也为了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各 高职院校开展了声势浩大、如火如茶的教学改革, 这既为高职教师带来了发展的良好机遇,更为他们 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在巨大的压力面前, 许多教师产生了种种心理不适,如过分焦虑、紧张、 情绪暴燥、工作倦怠、精神抑郁等等,这种心理不适 不仅影响了教师的身心健康,也影响学生的健康发 展,因为一个心理问题多的教师是不可能培养出心 理健康的学生的。因此,关注高职教师的心理健康, 探讨提高高职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方法和途径,有 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影响高职教Yili,C,理健康的原因’
1.教学的压力
许多高职院校是由中职学校提升而来的,学 校的升级,使生源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招生主要 对象由初中毕业生转为高中毕业生,生源的变化 导致教材的改变、教学内容的拓广和加深,如数学 就由初等数学转变为高等数学,语文也由中职语 文转变为大学语文,中职的德育课变为高职的“两 课”。教学内容的陡然加深、教师培训的滞后及教 学参考书籍的缺乏,给教师的教学增加了难度。在 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对一些问题拿不准、讲不 透。教学效果的不理想,给教师凭添了许多烦恼。
另外,各高职院校为了适应社会对高职教育的 要求,开展了全面深入的教学改革。教学改革对教 师在知识结构、思维方式、教学能力及教学手段等 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专业设置的调整、课程 的改革,一方面使部分科目的课时大幅度减少,另 一方面又使新科目不断涌现,教师的知识结构面临 大的调整。课程的调整,迫使一些教师丢弃教了几 十年的老本行,重新学习新的知识、新的技能。教学 改革还要求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方法,对 教师来说,这无疑是一种挑战和超越,对他们在长 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提出 了质疑,甚至可能否定了他们多年来积累的经验, 放弃他们认为行之有效的“教育法宝”,这对于教师 来说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情。在教学改革中教师自 我否定的痛苦感和找不到有效的教学方式的迷茫 感,严重地影响教师的情绪,是危及教师心理健康 的重要原因之一。
2.科研的压力
科研是高校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衡量教 师学识水平的重要指标。在职称评定上,高职院校 的要求比中职学校提高了许多,这不仅表现在论文 的数量有了增加,而且对论文的质量也有了更高的 要求。为了晋升,许多教师在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 的同时,还要投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撰写论文、研 究课题。由于中职学校对科研方面的要求比较低, 教师们以前这方面的工作做得比较少,许多教师还不太懂如何撰写论文,如何进行课题的研究。在科 研上,教师普遍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这也是造成 高职教师焦虑的一个重要原因。
3.学历的压力
学校的升级对教师的师资学历提出了更高要 求。高职业院校普遍要求40岁以下的教师具有研 究生学历,许多学历达不到要求的教师纷纷考研深 造,在继续学习期间,他们既要完成繁重的课业负 担,又要完成教学任务,还要承担对家庭、子女的责 任,他们所承受的压力是不言而喻的。过重的压力、 过度的疲惫是导致教师身心疾病的重要原因。
4.学生管理的压力
高职院校的教师大多是班主任。课堂上他们要 传授知识、技能,课后还肩负管理学生的职责。现在 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往往任性、自私、心胸狭 窄、唯我独尊,由于许多家长及学生对职业教育的 偏见,一些考分高、素质好的学生往往不愿报考高 职院校,各高职院校为了生存,不得不一降再降高 职院校的门槛,导致高职学生文化水平参差不齐, 学习自觉性差,纪律观念薄弱,教学难、管理难已成 为高职院校的现实问题。课堂上,老师要对付刁蛮 学生的捣乱,课后又要应对打架、斗殴、逃学等突发 事件的发生。教师终日紧绷神经,惟恐有什么事情 发生。
5.招生的压力
高校扩招,给高职院校招生带来巨大压力,为 了增强高职院校教职工招生的责任心,各离职院校 层层分解招生任务,并且把能否完成招生任务与评 优直接挂钩。这样,高职院校的教师在关心教学、科 研的同时,还要关心招生。为了完成招生任务,老师 常常利用节、假日四处奔波,为了招生,许多教师连 暑假都得不到休息、调整。长期处于紧张和劳累中 也是诱发心理疾病的原因之一。
心理学研究表明,适度的压力能成为人们工作 的动力,对工作起激励作用,但压力过大会引起机 体过度的情绪紧张,降低工作效率,甚至引发一系 列的身心疾病。在教育领域同样如此,过大的压力 会促使教师出现种种心理不适,使工作无效能。教 师的心理健康与否,不仅影响教学效果,也会给学 生的心理健康、学生的社会性和人格品质的发展带 来影响。因此关注高职教师的心理健康,是高职院 校不容忽视的问题。
二、高职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
1.采取措施减轻教师心理压力
为教师创造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一所学校 要提高教学质量,最大的依靠是教师队伍,可以说, 教师队伍的素质决定了学校的兴衰,教师队伍的素 质不仅是指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还有很重要的一 条是一ii,理素质,因此学校不能只重视教师的教学质 量,只强调教师的奉献与责任感,忽视对他们心理 健康的维护。事实表明,领导的支持和关一I.,II够有 效地减轻教师的心理压力,减少心理问题的产生。 因此,学校领导要建立民主、宽松的管理环境,真诚 地面对教师,让教师讲话、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通 过沟通,以真诚凝聚人;倡导互尊互学、团体协作精 神,创设良好的人际氛围,以温馨感动人;建设整洁 优美的工作环境,让教师一进校园就有一种愉悦 感、自豪感,以环境温暖人。
赏识教师,为教师的发展创造条件。教师的心 理枯竭有时来自教师知识能力的不够,因此,学校 应采取措施帮助教师提高教学、科研能力,定期让 教师进修和培训,使教师不断更新知识、增长新的 技能;多请专家、学者对教师的课题研究和论文撰 写进行指导,以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使教师在教 学和科研中体验成就感。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教师的业余文化生 活。多组织教师进行文体娱乐活动,使教师的紧张 情绪得到宣泄,身心得到放松;定期举办心理健康 讲座,指导教师掌握心理健康的理论知识,促进教 师心理健康。
2.加强自身心理健康的维护
学习心理健康常识。心理健康常识是心理调适 和行为选择的基础。高职教师只有注重心理健康常 识的学习,才能用这些知识武装自己,进行自我心 理调适,避免异常心理出现或出现后能自我调整。
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制定切实可行的奋斗 目标。人的能力有大小,这种差距在教学、科研中表 现得尤为明显。每位教师要敢于正视自己,承认自 身的不足与缺陷,并根据自身的能力制定切实可行 的目标,以“平常心”对待一切事物,“拿得起,放得 下,想得开”,不做自己力所不及的事,不给自己出 “难题”,同时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能力,以体验 成功的快乐,增强自信心。
学会调节情绪。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情绪在 心理健康中具有核心作用。积极的情绪对健康有 增力作用,而消极的情绪不仅对健康有减力作用, 且易导致人的心理障碍。教师面对繁重的工作,复 杂多变的教育对象,迅速变化的世界,难免会带来各种各样的消极情绪反应,如不及时疏导,不仅影 响自身,更会投射到学生身上。当教师心怀不良情 绪时,可试一试情绪调节法,以保持心理平衡。如 采用“阿Q”式的精神自慰法;通过体育锻炼、听音 乐等活动的合理渲泄法;转换思维方式,选择对自 己有利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的认识调适法等。
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心理学家早就指出,人类 的心理适应就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具有良好人际 关系的个人心理健康水平愈高,对挫折的承受力和 社会适应能力就愈强,在社会生活中也就愈成功。 因此教师要学会与人交往,将自己和谐地融于社会 之中,保证健康的心理。成功的教师往往是乐于和 学生及他人交往的,尤其是善于与学生打交道。因 此,教师应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学会宽容学 生,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