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心理测评软件-如何关爱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新闻中心 2023-05-09 15:47


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如何关爱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既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必然选择,也是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意义重大。

一、了解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和基本需求

要关爱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首先要了解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和基本需求。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感知功能方面,老年人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和本体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衰退,这会影响信息输入的准确性,导致决策判断出现误差,也会造成人际沟通障碍,进而引发情绪问题。

2)认知能力方面,老年人的流体智力(与神经系统功能紧密联系的能力,如记忆容量、反应速度、抗干扰能力等)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下降,而晶体智力(随着阅历逐渐累积的经验,如阅读理解能力、词汇使用能力、运用经验进行决策判断的能力等)则可以保持长时间的稳定或者增长。因此,老年人的认知能力特点是经验性强,但神经反应的敏感性会逐渐变弱。

3)情绪情感方面,老年人的情绪体验并不比年轻人弱,甚至对于亲密关系的情感需求会增加,在孤独方面体现脆弱性;而怀旧能够使老年人体验到情感的温暖,某种程度上是他们对于孤独的自我调节。

4)个性特点方面,老年人相比于自身年轻时会表现出开放性下降、对待变化的适应能力减弱、灵活性变差、学习和探究的动力减弱等特征,这与生物学因素有关,也与老年人的认知特点、情感需求关联。

根据自我决定理论,老年人的基本心理需求可以分为四类:

1)关系的需求:有人际联结,感受到人际温暖,有情感归属,不会感到孤独。

2)自主的需求:自己有能力为自己的生活做主,能够保持存在感。

3)能力的需求:能够成功解决问题,保持效能感和价值感。

4)安全的需求:确信自己和所属物不受到侵犯,保持尊严。

这些心理需求如果得到满足,老年人的生活状态和幸福感会比较理想。特别要指出的是,在照顾老年人时,并不只是照顾生活等生理需求,还需要注意他们是否与人有社交,是否能够自主进行决策,是否能成功解决问题、保持效能感和价值感。在这些方面受到挫折或威胁时,老年人很容易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障碍和行为问题。

二、改善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因素

要关爱老年人的心理健康,还要改善影响他们心理健康的各种因素。这些因素包括个体因素、近端环境、外部环境和时间因素等。具体来说:

1)个体因素:主要指个体自身对于自己和环境所持有的信念、态度等主观因素。这些因素往往会影响个体对于信息和事件的处理方式有关,也会影响个体对于自己的评价和自我效能感。例如,有些老年人认为老年期是生命的黄昏期,是无用的、无能的、无望的,这样的信念会导致他们对自己失去信心,对生活失去兴趣,甚至出现抑郁、自杀等极端行为。相反,有些老年人认为老年期是生命的晚霞期,是有智慧的、有贡献的、有希望的,这样的信念会激发他们对自己的肯定,对生活的热情,甚至出现“老当益壮”的现象。

外部环境因素:主要指个体所处的物理和社会环境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物理环境包括居住条件、气候变化、噪音污染等;社会环境包括家庭关系、社会支持、文化氛围等。这些因素往往会影响个体的心理需求的满足程度,从而影响其心理健康水平。例如,居住条件舒适、安全、便利的老年人会感到更加安心、舒适;家庭关系和睦、亲密、支持的老年人会感到更加温暖、归属、自信;社会支持充分、多元、及时的老年人会感到更加尊重、价值、幸福。

时间因素:主要指个体所处的历史时代和生命阶段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历史时代包括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科技进步程度、社会价值观念等;生命阶段包括年龄段特征、生活事件经历等。这些因素往往会影响个体的心理预期和心理适应能力,从而影响其心理健康水平。例如,不同历史时代成长起来的老年人可能有不同的教育水平、知识结构、价值观念等,这些差异可能导致他们对于现代社会和新事物有不同的认知和态度;不同生命阶段经历过不同的生活事件和挑战,如战争、灾难、疾病等,这些经历可能导致他们对于自己和未来有不同的评估和期待。

三、积极老龄化思想的启示

要关爱老年人的心理健康,还要借鉴积极老龄化思想。积极老龄化是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一种新型老龄化观念,它强调老年人应该在身体健康、心理幸福和社会参与方面实现最大程度的潜能发挥。积极老龄化思想给我们提供了以下几点启示:

1)积极看待老年期。老年期并不是生命衰落和消极放弃的阶段,而是生命成熟和积极追求的阶段。老年人应该树立积极乐观的信念和态度,认识到自己仍然有能力和价值,仍然可以享受生活和贡献社会。同时,社会也应该尊重和肯定老年人在各个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和贡献,消除对老年人的刻板印象和歧视态度,营造一个尊老敬老的文化氛围。

2)积极保持身心健康。身心健康是实现积极老龄化的基础条件。老年人应该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理饮食、适度运动、规律作息等,预防和控制各种慢性疾病;同时也应该注意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如积极情绪、自信心态、开放思维等,预防和缓解各种心理问题。此外,社会也应该为老年人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保健服务,并开展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和咨询服务。

3)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社会参与是实现积极老龄化的重要途径。老年人应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专业特长,选择适合自己参与的社会活动,如志愿服务、文化娱乐、学习培训等,以充实自己的生活,增加自己的社会价值,拓展自己的社会关系。同时,社会也应该为老年人提供更多更好的社会参与机会和平台,并给予老年人充分的尊重和支持。

总之,关爱老年人心理健康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个体、家庭、社会和政府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让老年人真正享受到积极老龄化带来的幸福和尊严。